廊坊3D打印

廊坊3D打印

当前位置: 廊坊3D打印 > 企业新闻 > 3D打印产业的现状
企业新闻

3D打印产业的现状

更新时间: 2019-09-05 13:58:17  查看次数: 378    

      已经有了3D打印产业相关方面的研究。首先教育方面,王娟、吴永和将“3D技术教育应用创新”作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构建3D教育应用生态系统环境。创新方面,孙江山、吴永和从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和STEAM几个方面对3D打印教育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了3D打印教育应用创新体系,包括存在形式、学习样态到技术实现几个方面,并对3D打印教育创新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郭宝从用户创新的角度对3D打印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指出3D打印技术在生产制造成型方面显出无以伦比的优势,促进企业、用户的创新及他们的创新互动。


       产业链宏观视角的研究较少。王文涛、刘燕华指出3D打印制造技术的产业链形态正在形成,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王忠宏,李扬帆等指出产业链缺乏统筹发展。3D打印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和市场平台。在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中,包含工业设计机构、3D数字化技术提供商、3D打印机及耗材提供商、3D打印设备经销商、3D打印服务商。市场平台包含第三方检测验证支持、金融支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而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整合度较低,主导的技术标准、开发平台尚未确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处于无序状态。


       设计角度,杨达维对现代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发现3D打印技术能够较好解决企业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创新环节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周军,丁文捷以营销模式为基础,将云制造及3D打印的融合作为支撑阀门的营销方向,探讨云制造与3D打印相结合下的阀门营销,分析了基于云制造环境下3D打印支撑的阀门营销模式、运作流程,构建了云阀门营销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与相关产业的相互作用方面,金玉然,戢守峰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物流产业相结合,研究了3D打印的发展、特征及对物流产业的多方面影响,提出涉足3D打印业务、借力大数据建设智慧物流、发展控制塔业务和打造供应链战略合作联盟四大创新性对策。产业层面的研究包括王小龙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如何面对3D打印技术浪潮以及产业升级对原有设计创新机制影响的探讨。着重分析如何将3D打印这一新的制造技术与工业设计进行整合,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形成新的设计创新与管理模式。王德花、马筱舒分析了3D打印应用与产业化,指出3D打印产业整合发展加速,并用美国3DSystems、Stratasys两家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整合、兼并进行实例说明。于灏在“中国制造2015”背景下对3D打印产业进行分析,探讨包括产业链的环节与组成企业的发展状态。